close

天使與魔鬼的圖像

作者:丹.布朗
《天使與魔鬼》是《達文西密碼》的「前傳」,是哈佛大學符號學家羅柏.蘭登首度登場的小說,描述蘭登羅浮宮那趟重要造訪的一年前,發生於梵蒂岡城的冒險故事,一場異教與信仰、宗教與科學的戰爭。
故事敘述想以科學證明神確實存在的物理學家李歐納度.威特拉在公布他的重大成果「反物質」前夕遇害,不但眼珠子被挖掉,胸膛還被烙上一個神祕的印記。蘭登發現這個印記正是「光明會」(Illuminati)的標記,全世界最古老、最有權力的魔鬼教派遺失已久的符號。而威特拉製造出來的「反物質」,是人類所知最具威力的能源,一公克的反物質所蘊藏的能量,等於二十噸核彈──跟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一樣大。埋藏在地下五十公尺的「反物質」被偷走了,這種高度不穩定的物質,將會拯救世界,抑或是用來製造出有史以來最致命的武器?倒數計時已經開始……

以下捏很大,個人觀點有,請看完以後再進入,以免影響閱讀興趣。

 

看過《達文西密碼》的人,應該會覺得這本解謎的部份很眼熟,丹.布朗運用他龐大的歷史知識,巧妙將藝術與現在的建築融合為一,運用想像力把素材用「光明會」的引子串連,讓整篇故事看起來很「奇蹟」且「驚喜」。這兩本的敘事手法相仿,主角也是同一人,只是《天使與魔鬼》比起《達文西密碼》轟烈得多,所以也更為「故事化」,比起《達文西密碼》隱晦不明的真實讓人犯下殺人案件(新聞有報導過),大概不會有人真的認為反物質在梵蒂岡爆炸過吧……


老實說,這本小說味道很濃,不過透過總司庫的嘴,我們可以看到宗教與科學既排斥又互融的弔詭。


先說說情節吧!
以解謎來說,這本除了第一關「地」之外,張力略顯平淡,取而代之的是對文字描寫藝術偉大的感動:「如果能親眼見到就好了---」我一直在內心這麼想。缺少逼真的圖片,只是單純地描述;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是平實地紀錄,光是這樣就讓我想飛到當地去體會一下第二大雕刻藝術家貝尼尼的極致美感,活在藝術之城說不定會讓我看起來優雅些(?)


說回正題,由於自身難保,文雅的羅伯在這裡變成了鱉腳特務,感覺得出他很想帥一下但戰鬥能力實在低落得可憐,跟《達文西密碼》裡面頂著超禿前額帶著都市美女優雅地「走路」不一樣,這裡蘭登得帶著野性美女出生入死,身上一堆傷又全身濕透,所幸最後在神的恩賜下逃過地心引力的擁抱,整體來說雖然鱉腳,卻也有種柯南上身的錯覺。


喔,對,請容許我稍稍離題,當初找湯姆漢克演蘭登真是一大敗筆,蘭登雖然不算俊美也是書卷氣重的奶油小生,而且我確定丹絕對沒把蘭登的前額設定得這麼高!


抱怨結束,再次歸來~
《天使與魔鬼》場景玩得很大,超越核子武器的反物質、刺客殘殺四教宗、虔誠又俊美總司庫開啟梵蒂岡新格局的演說,以及最關鍵的光明會,這些因子把世界都卷了進來,「光明會」故意讓媒體加入追逐戰的結果,讓我深信預計今年上映的這部電影,在特效方面絕對比《達文西密碼》更下功夫,至少我很想看那場大爆炸,以及四台一模一樣的愛快羅密歐在梵蒂岡中狂飆的模樣。


再來,人物。
我一直不能接受總司庫最後的變化,如果前面都是偽裝,他偽裝得太完美,更甚,我會選擇他因為被摯愛背叛,導致人格產生偏差,轉變為所謂的殉教者——一個執著於傳統,厭惡變化的人,為了阻止教會日漸自由化,他選擇犧牲自己的同胞,與他自己。


他的演說非常撼動人心,讓人感覺在科學之上,宗教仍是不可撼動的存在,對比他在最後展現出極度密封的思想,真的太諷刺。其實看到一半就猜得出來總司庫有問題,他太完美,他展現得太過亮眼,當他烙印後突然得到神啟,帶領大家找到炸彈時,我就知道:這傢伙毀了,他的完美全毀了,毀在丹刻意想動搖教會根柱的企圖心。


我並非基督徒,但我知道西方對宗教的重視,
我不信仰科技,但我明白進步是現代的主流。

其實一般人的想法大同小異:追求進步前,必須有宗教約束的道德當基礎,若失去道德,那科技只是殘害而非造福;相對來講,宗教某些主張與神蹟也許備受科技威脅,可宗教卻能填補科技帶來無限的空虛。這些要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對於西方來說,兩者貌似有很大的溝,比起東方對宗教與科技的兼容並蓄,西方對宗教的狂熱顯得有點恐怖……至少我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為了信神與否,證明己身的神是唯一的神而流血。


蘭登說過,他偏向無神論者,但在他落入井裡時,他能做的事情除了奮力踢水,就只有向天主禱告。其實很簡單,人不可能永遠理性,人也不能停步不前,也許如總司庫抗議科技的理由:從汽車到飛機,從打字機到電腦,這些變化太快了,快到讓人來不及適應。可也因為如此,所以宗教更顯得重要,也許大家不如以前忠心侍主,也許大家的目標與心都越來越遠,可是宗教還是存在那,等著徬徨無措時拉你一把,等著在你衝太快時踩煞車。


總司庫的演說,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最後揭露他是Boss時,我非常難以接受。
不該是這樣的,感覺總司庫成為了丹反擊教會某些古老思想的獻祭品;不該是這樣的,可以把天主的愛與慈悲用父親教兒子滑滑板來形容的人,應該是切合現實生活,而非閉關自守的修道者。

但無奈的是,丹就是這樣子把他推入反派。
非常戲劇性、諷刺性,帶著懲戒性質,把我心中那俊美的男人推入了殉教者的行列,並刻意將科技帶向天使的一方。其實從一開始,丹就表明反抗宗教組織的意願,光明會不是魔鬼教派,天使指引會員進入光明教堂,在兩排天使的環繞下,科技跟真理環抱著他們;而總司庫象徵中古到現在天主教的立場:科技是有罪的,人們不該企圖碰觸上帝的領域,人該為上帝犧牲奉獻,他是十足的傳教者,也是我討厭的神父類型。

丹並未給總司庫一個漂亮的脫罪理由,他讓總司庫因為誤會殺害了父親--他一直覺得是名義上的父親,沒想到卻是親生父親的教宗(天主教的神父要為神守身,不能破處)最接近上帝、亦是最敬愛的人居然欺騙他,欺騙廣大的信徒,更欺騙上帝,他不能原諒。他獨立策劃一切,間接殺害同胞,也間接殺害他所利用的人,悲哀的是知道真相後,他已經造成太多傷害……

在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前,總司庫得知了驚人的事實:他父母親是如此珍愛彼此,如此愛著上帝,如此愛著他,可是他卻一手毀了他們的愛。沒有人欺騙他,他是父親母親愛情的結晶,亦是科技的奇蹟---
他是試管嬰兒,一個爭議的方法,但仍舊保有對天主與伴侶忠誠的愛。

無法走回頭路,所以他垂下了肩膀。
最終,他奉獻天主,他一直這麼希望也如此堅定,在一片火中,他回歸塵土,並永伴父親身旁。

《天使與魔鬼》雖然場景巨大而顯得戲劇性,但探討的東西卻遠比《達文西密碼》來得真實---宗教與科技的矛盾,一個從十七世紀就爭論不休的問題。在這本書的最後,這些問題依舊沒有解決,雖然感覺得出丹想挑戰教會的意圖,不過他筆下的總司庫對天主的愛純潔的讓人害怕,也許他摻雜了對科技的怨恨、對摯愛背叛的失落,不過可以感受得到,他愛他的主,勝過一切。

最後,我很期待電影上市,雖然還是湯姆漢克演蘭登讓我感到頗失望,不過異常俊美的總司庫要由誰演呢XD 我好期待喔///

>後來消息放出是歐比王演,好吧,其實我一月寫這篇時就隱約感覺會是他演(望天) 他跟總司庫的形象太接近了OT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sha-米夏 的頭像
    Misha-米夏

    現代紅樓。夢

    Misha-米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